#物聯網IoT #量測 #感測器Sensor #微機電MEMS #加速度感測器 #振動偵測
【IoT 訊號鏈層層相連,務求準確、靈敏、差異化與安全】
物聯網 (IoT) 實際上就是一個連接並延伸到雲端的量測訊號鏈。然而,將光、聲音、壓力和溫度等物理現象轉換為數位資料,其實已是落伍觀念;現已演進到透過 metapatterns (元式樣)、雲端與其龐大儲存和處理能力所實現的運算模型力量,改變了原有基於數位資料的決策模式。其中,溫度感測就普遍被用於獨立的測量或作為其他感測元素之一;例如,在電化學感測中,就必須將溫度這個變數考慮在內,因為它會影響量測結果。
另一方面,微機電 (MEMS) 加速度感測器是多軸「振動偵測」的組成基礎,以實現系統穩定化,如:無人機、手持式遊戲裝置或相機等,也被運用於健康追蹤設備。由於穿戴式感測器需長時間開啟,低功耗是首要考量,其次是頻寬和解析度,確保不會有過低採樣 (under sampling) 所產生的輸入訊號混疊 (alias) 問題;再者,數據品質也很重要,而低雜訊、低漂移的元件能將感測器的能力最大化,實現更寬的動態範圍,也意味著此硬體能量測更多樣的微小訊號。
以上要件可讓終端系統更準確、靈敏且差異化,有助於開發能滿足目前已被提出及潛在量測需求;如此一來,同樣的硬體可被用於具有低成本優勢的多代產品上,特別是在硬體更換升級實施困難且昂貴的情況下,特別適用於感測器及相關硬體數量預期將爆發成長的物聯網。物聯網訊號鏈的無線連接優勢,讓這些裝置可被放置於越來越難以觸及或惡劣的環境中 (如工廠)。最後,要考慮的因素是越來越嚴格的跨市場政府法規,包括:氣體排放、電力使用、和環境控制等。
當穩定而精確的硬體測量平台設置完成後,可再透過軟體實現系統差異化,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進一步區隔出利基領域,而系統升級也將更容易、簡單且可即時完成。此外,在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維持數據的合法性 (legitimate),亦不容忽視。IoT 從「物」到雲端的每個階層,都可能有新的外部連接及相關安全風險,返回路徑 (return path) 亦如是。這不僅是關於裝置設備、網路或客戶端,也涉及許多表面區域 (surface areas),且彼此互相牽動。
延伸閱讀:
《對精確度錙銖必較的物聯網》
http://compotechasia.com/a/ji___yong/2017/0222/34724.html
(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)
#亞德諾ADI #ADXL362三軸加速度計 #ADuCM360微控制器 #ARM M3-MCU
〔本文將於發佈次日下午轉載至 LinkedIn、Twitter 和 Google+ 公司官方專頁,歡迎關注〕:
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company/compotechasia
https://twitter.com/lookCOMPOTECH
https://goo.gl/YU0rHY